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煤制氣產業發展利弊研討會上認為,不應把發展煤制天然氣作為國家戰略,切不可不計後果地一擁而上。(中國發展門戶網 焦夢攝)
部分已建、在建、擬建SNG項目分佈圖

發電過程的水耗天然氣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焦夢 實習生 郭厚傑) 近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煤制氣產業發展利弊研討會上認為,不應把發展煤制天然氣作為國家戰略,切不可不計後果地一擁而上。
  煤制氣不是天然氣 替代煤炭
  李俊峰認為,天然氣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大自然天然存在的甲烷稱為天然氣,煤制天然氣應當稱為合成煤氣或者人造煤氣,以便與大自然中天然存在甲烷相區別。“煤制天然氣不是天然氣,它的定義根本不科學。煤制天然氣就像整過容的美女。”他說。
  李俊峰認為上馬煤制氣項目的內在驅動源自中國是貧油少氣富煤的國家。長期以來國家都將煤制氣定義為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作為限制發展的對象。直到2012年,城市由於霧霾等環境污染加重需要用天然氣替代煤炭,又因天然氣供應短缺而重啟煤制氣項目。
  煤制氣為中西部產煤地區帶來新機遇
  據《煤制天然氣技術環境與經濟指標分析》論文分析,煤氣價格變化、天然氣需求量和進口量持續增長的發展趨勢,為我國中西部產煤地區發展煤制天然氣提供了較大的利潤空間和發展機遇,也成為中西部地區化解煤炭產能過剩和拉動經濟發展的新機遇。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國建成、在建或擬建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共61個,年總產能達到2693億立方米,除極個別項目外,幾乎全部分佈在嚴重缺水的內蒙古、新疆等西部地區。
  嚴重缺水地區及大江大河發源地不適宜煤制氣項目
  他認為,煤制天然氣不應該在嚴重缺水的地區推開,特別是中國西北部的內蒙、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因為這些地方是中國的生態屏障;另外,雲貴川地區實際也有類似項目,但作為大江大河的發源地,並不適宜上馬煤制氣項目。
  “水安全比能源安全更重要,中國人靠百分之百進口石油都能過日子,但如果我們的水10%需要到國外進口,可能我們就活不下去了。”他強調上馬煤制氣項目時,水安全的考慮應放在能源安全之上。
  發展煤制天然氣在經濟上並不划算
  李俊峰建議,應將煤制氣當作能源統計中一個單獨品種,不應與天然氣混為一談。在當前控制霧霾污染的情況下,煤制天然氣確實可以替代中小型鍋爐減少部分焚燒污染。
  誠然,煤制天然氣替代煤炭在某種程度上減少某些大氣污染物的排放,但是也增加另外一些污染物的風險。煤制天然氣是一個煤化工過程,不可避免地要產生諸如苯、酚等這些煤炭燃燒過程中本來沒有的新的污染物。他強調對煤制天然氣要從整個產業鏈的全壽命周期進行評價,不能只看局部環節的排放定優劣。
  論及煤制氣和其他能源的比較優勢,他認為煤制天然氣的能耗比其它方式都高,發展煤制天然氣在經濟上也不划算。有數據顯示,只有替代汽車油氣最划算,還可以減少廢物排放。與此同時,煤制天然氣的生命周期能耗和水消耗也不具備優勢。這導致其經濟成本用戶很難接受。“目前各地搶煤制天然氣項目,目的都是希望國家補貼,這就是煤制氣發展所處的尷尬地位。”李俊峰說。
  油價波動 發展煤制氣面臨風險
  此外,他認為煤制天然氣還面臨因天然氣價格緊跟石油價格,石油價格一旦下滑就有可能會帶來的經濟風險。2003年前曾有長達20年的時間石油價格低於23美元一桶,這導致當時天然氣價格只有0.7-0.8元。而現在煤制天然氣成本最低也不會低至1元。目前全球石油供應略微供過於求,油價還有下降空間,所以發展煤制氣仍存在一定風險。
  他由此認為煤制氣不應作為國家戰略,應審慎佈局。他建議在當前中國不具備核心技術的情況下,切不可像“傍大款”一樣盲目發展。否則產業體系一旦形成就將長期固化下去,會對我國能源供應體系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帶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原標題:李俊峰:煤制氣不應作為國家戰略 不可一擁而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mugtsd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